余明旻:想去达到一个开源性的合作状态
由在成都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设计力量,从建筑出发,重塑这座城市。他们不仅具备专业能力,也具有跨学科的实验精神,打破设计边界,对设计的公共性保持独立思考。
即将于12月亮相的成都Chengdu展览中,A8设计中心与A4美术馆集结了6位优秀新锐的设计师,他们将与8位代表不同成都文化切面的策展人一起完成这个献给城市的展览。
“A8设计师聊天室第六期”
*
采访者:卢昀(下文简称L)
受访者:余明旻(下文简称Y)
L
我了解你是从上海到成都,从室内设计到建筑,再包括品牌及运营,其实全设计领域都覆盖了,想知道这种跨界是怎么产生的?
我是室内专业出身,在上海也一直做室内设计,2010年回成都后找不到方向,没有资源人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挺痛苦的。有幸于一些阅读,喜欢上了建筑这件事。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是中村拓志的《恋爱中的建筑》,因为它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建筑的柔软和可亲近,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去大量的阅读和建筑考察,每年1-2次的世界建筑考察持续了6、7年。
也是机缘巧合,有机会去做一些小型建筑以及跟建筑事务所的合作,其实是去做了建筑之后,才觉得也不一定要专于某一个设计领域,反复分享和把事情组合起来是我最大的能力,所以这个跨界应该是说自然而然产生的。
Y
L
之前去参加成都一个民宿主理人的大会,你分享了只有一间房的民宿,当时印象蛮深刻的。
你的文化类建筑项目比如何多苓美术馆和前段时间非常火的白夜空间,我们能看到他们的体验性都非常强,你在做设计时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看重建筑空间跟人的关系是什么?
虽然都是文化艺术空间,但因为公私属性的区别,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何多苓美术馆更多是基于何老师自身对于建筑的热爱,对于空间的理解以及对于展示的需求,是个私人美术馆。
白夜是非常不一样的,一开始翟老师和何老师给到白夜的设定是“谦卑”,这个设定蛮击中我们的,我们也希望在社区里面完成一个艺术的回归。白夜在玉林这么多年,重回玉林,有点行为艺术。做白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社区共存,要将空间归还给居民,所以我们保留了象棋俱乐部,避让了居民阳台,调整了开窗位置等等。
非常巧的一件事是你刚刚提到的一间客房民宿就在白夜选址的100米左右,是五六年前我做的一个小项目,希望通过一家店改变整个社区,但当时没有成功,不过现在芳华街还是发展起来了,可以看到这条街极具活力。
Y
白夜·花神诗空间
©A.ardon联合设计
L
我去过白夜两次,感触最深的看到原住民在那下象棋,另一边是最时尚的成都年轻人在喝咖啡,对面还有一波路过或者休息的社区老人,还有茶馆传来的麻将声......所以这种新与旧或者说传统跟当代的两种人群画像,是你一开始就构想过,还是说后来建成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一直在构想这件事。
一个小例子就是最开始甲方说可以把麻将馆改成白夜的餐厅,但我们反复衡量,觉得麻将馆还是应该存在,它是属于原住民的。
Y
L
非常了不起的项目,也是在妥协中然后找到了一种平衡。
回顾你之前的作品,不管是空间、建筑还是平面,你会挑选哪一个作为自己的代表作?
我期待做全序列的事情,因为觉得有时候掌握权不在自己手上,总有东西达不到要求,所以代表作也许是下一个。
Y
L
截止现在的工作,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如果几年前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是自我,但我觉得今年是最通达的一年,没有给自己设定太多的羁绊,内心的纠结在慢慢减少,我现在觉得没有多少迈不过去的坎,即使有些坎比较可怕。
之前遇到的合作方,做他们第一个项目时第1稿就通过了,但做第二个项目时,做了26稿才过,和他们合作的第三个项目又是1稿过,第四个项目目前十几稿过去了还在调整。特别极端,但我觉得我的韧性是足够了的,可能很多事务所做这么多稿早就放弃了。
Y
L
做到十几稿,甚至到二十稿的时候你的心理活动是什么,你是怎么让自己和团队坚持下来的?
之所以能坚持二十多稿是因为对方不是那种完全没法沟通,不可理喻的合作方,只要合作方还信任我们,我们很少主动放弃。
Y
L
这两年从疫情后期到现在全球化经济的向下趋势,其实我们看到不管是建筑还是室内,市场变化都很大。我看到你在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是把设计的边界再拓宽,比如阿多联合设计这个新品牌,你是怎么考虑这种市场的宽度和深度?
首先说到边界的问题,其实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边界。我好奇心比较重,想法比较多,也走到了一条一条自己愿意去尝试的道路上,但这个方式确实也跟现在经济下行有一定关系,在这个市场上如果只专注做一件事,如果这个行业整体消沉,时代红利也会过去。
我希望能掌握更强的话语权。经历了各种商业项目、文化类项目后我认为自己对市场是有一定判断力的,因此想要做的是掌握前端品牌逻辑和运营逻辑,这样项目的通过率也会提高。我想去达到一个开源性的合作状态。单独的设计工作在AI时代的到来后会很麻烦,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做好准备。
Y
三星堆博物馆-堆堆堆品牌设计
©A.ardon联合设计
L
刚才讲的关于跟甲方汇报,就是要先读懂甲方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而不再只是站在设计师角度去说这个空间要怎么做才美观好用,你的设计已经走到了经营的角度,对吧?
除了设计师的身份,你还是建筑摄影师和策展人,你怎么看待这种不同角色的转换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之间的关系?
我就在做文化综合体这件事,这些身份也都围绕着文化二字。
摄影师和策展人都是我去学习建筑的方式,平时工作实在忙,除了偶尔的阅读,我很少有途径能够获得一个很比较广阔的对建筑的知识和了解,所以去看建筑、拍建筑、写建筑,这些是我的阅读时间。
Y
光合·成渝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巡展
©A8设计中心
L
每次我看你都感觉春风拂面,精力非常旺盛,你是怎么保持这种活力,同时又很enjoy这个状态呢?
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我做的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阿多联合设计是我认为自己最清晰的状态,我喜欢从前端开始掌控一个项目,从设计逻辑和商业逻辑上去完成项目。
从身体层面,我相信很多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师或者是从事创意行业的人都是身体给了一个好本钱。
Y
L
阿多联合设计这个团队也很壮大,你的日常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以前工作没有多少计划,但现在因为管理团队,我在逐渐寻找计划安排和工作方式,但更多的是让团队自身发挥能效去滚动起来。
我现在的时间安排是外联沟通比较多,夸张的时候1天开了12个会,4个现场会议和8个线上会议,我需要快速切换自己的状态。
Y
L
对于你的新品牌和你自己,有怎样的畅想或者是说期待呢?
阿多联合设计会朝着文化综合体这个板块前进,我们团队有做品牌的,有从书店行业出来的资深文化总监,也有偏向策展方向的设计师。对于文化的植入和商业的链接都是我们擅长的,我们希望能够有两三年的时间,通过从建筑到室内的全期项目呈现来表达我们能做好这件事。
对于自己,希望给自己在三年时间把阿多联合设计这个品牌真正做到独立运转,然后让更多年轻人去展现自己的价值。我其实内心还是想找机会写书,很热爱文学,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去实现。
Y
A.ardon阿多联合设计
随心推荐
书籍:《恋爱中的建筑》
作者:中村拓志
简介:
在平日里与建筑实际接触中的切身感受和体验, 远比各种主义和主张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性力量。在谈论建筑与人的关系时,应该主动放弃抽象论述, 以日常使用的生活语言和心态来面对它。在建筑的语境里,“恋爱”不是个人的事情, 而是普遍存在的对待建筑的思维方式之一。
特别鸣谢
余明旻
卢昀
场地提供
A4美术馆·为时咖啡
[聊天记录]:
“成都人”的成都
——从城市文化新样态的构建者们去重新认识城市
理查德·桑内特曾提出“城市人”不仅是指生活坐标,也是个人的身体经验与城市实体的紧密结合,“城市人”理解并参与到城市空间及文化的建设。“成都Chengdu”意味着两个成都,一个是物理空间的成都,一个是由“成都人”构建起来的成都。当我们解构城市文化的各种要素,会发觉城市里的创造人群是组成独特文化的重要力量。具有在地特质的创造者以及他们生产的内容形成属于成都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诗人、音乐人、艺术家、建筑师到创意产业的工作者等等,以他们的力量让文化呈现在城市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大众,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明的建设。
我们期待回归到具体的“人”,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切面去讨论成都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背后的原因。如何接续了历史的传承,又演化为当下成都的精神。我们希望为形成新的城市经验和新的城市认知作一番观照与努力,也作为送给成都的礼物。
关于A4美术馆About A4 Art MuseumA4美术馆是致力于“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激活创造力”的非营利美术馆集群。持续推动具有创造力的多元艺术生态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造,为公众带来丰富的高品质当代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A4美术馆于2008年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创办成立,2023年A4美术馆主馆从麓湖迁址到麓镇。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持续建设着西南艺术生态发展,拓展了国际与在地社区的联动、推动社区艺术的发展;关注于社会公平、公共参与、社会化教育等方向,创立了关注于儿童和教育公共性的年度项目。A4美术馆集群目前包含四个品牌:位于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A4 Art Museum),位于麓湖艺展中心的A4儿童馆(A4 Kids)、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 Residency Art Center)和A4:X艺术中心(A4: X Art Center)。在未来,A4美术馆将持续以人为核心,通过艺术展览和公共项目,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因为艺术的力量产生更紧密的连接,成为伙伴,共同创造属于彼此的美术馆社区。
作为设计文化平台,A8设计中心致力于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助力新锐设计师成长。以共创型的设计师社群为基础,结合商业、艺术、文化等跨界内容与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注入设计心智;通过与相关设计机构、设计媒体的持续交流与合作,保持设计社群的生长性与活性。
+